11月30日,經分類整理、組織專家評審、研究審議,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公布“全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名單”。
本次評選工作面向全國范圍內從事垃圾分類相關工作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共收到123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市級環衛主管部門推薦的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并最終評選出56家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其中,聯運環境無人化全數字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和聯運環境諸暨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成功入選。
聯運環境無人化全數字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配備智能設施設備、信息化平臺、宣傳大屏,在該基地可以體驗垃圾分類處理全過程、觀看宣教視頻、了解信息化平臺為生活垃圾智能化分類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等。
聯運環境諸暨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配備硬件設備、多媒體設備及軟件設備等各項設施,在該基地可以學習垃圾分類基礎知識、體驗垃圾分類處理全過程、感受手工制作及VR沉浸式游戲樂趣。
為垃圾分類行業插上“數字化翅膀”
作為環境產業領軍企業,聯運環境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生態文明社會的思想概念為指導,以浙江省作為全國數字高地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要求為依托,堅持產業創新與綠色低碳發展相結合。經過二十余年的不斷拓展,聯運環境走出了一條“環境產業數字化與綠色經濟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成為首個在環境產業提出數據化發展并形成應用的企業。
數字賦能垃圾分類智慧化
為破解政府對垃圾分類前端投放與收運處環節銜接與監管的痛點問題,聯運環境利用大數據、物聯網、AI等數字技術賦能,打造AI+垃圾分類無人化監管解決方案,實現垃圾分類“智治”取代“人海戰術”。
在臨平區東湖街道海珀社區,聯運環境在垃圾分類投遞亭搭建垃圾分類AI監管系統,通過24小時視頻監管、AI識別異常狀態、自主抓拍、錯誤投放行為信息推送、智能語音提醒,實現AI智能監管輔助人工督導的模式;同時AI垃圾分類監管平臺全天候、全時段對易腐垃圾違規投放的行為進行約束糾正,實現垃圾分類投放全方位監管、全流程監控,確保居民準確投放、源頭可溯。
數字賦能助力“零碳城市”建設
為提升再生資源行業回收利用率,促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聯運環境通過升級分類回收前端設備、搭建再生資源信息化監管平臺,推出“AI+”高效分類回收解決方案,同時建立了一站式、全品類、數字化綜合型分揀中心,對可回收物進行分揀處理,從根本上提高了再生資源回收率、利用率,實現了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的“兩網協同”。
該解決方案應用后,臨平區金帝海珀雅苑小區和東夏東港小區等多個小區更新了“AI+高效分類回收設備”。居民可以通過人臉識別、刷二維碼、NFC智能卡等多種方式快速開啟箱門,在全程不接觸箱體的情況下完成可回收物分類投遞工作,分類回收獲得的積分可以在商超、線上商城等靈活使用。同時專屬回收車輛會定期將智能可回收箱收集的可回收物運往再生資源數分揀中心。
數字化、綜合型一站式可回收物收集分揀中心,集回收、分揀、再利用于一體。運到這里的可回收物,通過智能秤,使稱重、記重、將分類數據上傳至再生資源數字駕駛艙,并將時間、圖片、影像進行儲存,便于日后追蹤溯源。最終實現回收環節的數字化,為垃圾分類提供數據支撐。
近年來,聯運環境打造的“AI+”高效分類回收解決方案已在全國落地2000多個,居民通過分類回收的方式,減少碳排放量100多萬噸,提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水平,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為“零碳城市”建設提供了示范。
接下來,聯運環境將以數字賦能未來,以創新驅動發展,發揮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引領高新技術在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領域的深度融合,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注入強勁推力!